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咸豐年間,“曾國藩既請練軍長沙,奮然以招募行伍,盡廢官兵,使儒生領農民,各自成營”,且湘軍的餉需也由將帥“就地籌劃”,最終得到清政府的認可。曾國藩請求“練軍”的目的是
A.抵御英法聯軍對長江中上游的進攻
B.發動洋務運動促進清軍走向近代化
C.與洋人共同鎮壓盲目排外的人民斗爭
D.聯合長江流域地主撲滅農民起義烈火
查看答案和解析>>
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東漢時期,張衡提出天為雞卵、地似卵黃的說法,王充提出自然現象和人事沒有直接關系,兩位思想家都缺乏后人繼承他們的學說。但太學之前樹立的石碑上的六經文句,每日有眾多學者前來臨摹。這主要是因為
A.小農經濟的封閉性B.自然科學的落后性
C.太學教育的影響力D.政府政策的導向性
查看答案和解析>>
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公元前113年,山東水災,倉廩存儲不足以以賑災,政府徙七十萬災民至富裕的關西地區,并向富商大賈求募賑災物資,但富戶多以假貨充數,“不佐公家之急”。漢武帝震怒,采納桑弘羊建議,“收鹽鐵事”。該事件表明當時
A.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B.富商大賈與民爭利威脅中央
C.商品經濟開始受到限制D.鹽鐵官營是賑災的重要手段
查看答案和解析>>
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據傳堯去世后,舜為了讓堯的兒子丹朱繼承天下而主動避居,可諸侯不朝見丹朱卻去朝見舜,民眾也不歌頌丹朱而歌頌舜,于是舜即位天子。對此,孟子認為這是天意。這說明
A.孟子天命思想與民本思想相通B.孟子傾向于恢復王位禪讓制
C.中國自古就有選賢舉能的傳統D.周天子已失去統治的合法性
查看答案和解析>>
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自抗戰以來,關于“中國何去何從”的問題開了激烈的論戰,國民黨頑固派提出:中國只要一個三民主義就夠了,三民主義可以滿足中國現在和將來的一切要求,為此,毛澤東為代表中國共產黨人
A.堅持農民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B.系統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的理論
C.明確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D.創造性分析了兩類矛盾的學說
查看答案和解析>>
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唐宋至明清,受對外貿易的推動,白銀大量流入中國,明后期更是達到空前水平。據估計,17世紀的前三十多年中,每年流入中國的白銀總量約達25—26.5萬公斤。導致17世紀白銀大幅流入國內的原因是
A.海禁政策已經廢除B.農產品商品化刺激
C.世界市場不斷拓展D.重農抑商政策松弛
查看答案和解析>>
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朱熹編纂了《童蒙須知》,對兒童生活起居、學習、道德行為禮節等均作詳細規定,分衣服冠履、言語不趨、灑掃涓潔、讀書楔子、雜細事宜等目。這表明當時
A.理學成為官方哲學B.儒家思想逐漸社會化
C.啟蒙教育開始出現D.市民文化影響力巨大
查看答案和解析>>
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唐代傳奇《鶯鶯傳》寫了張生與崔鶯鶯戀愛,后來又將她遺棄,娶了高門女子韋氏的故事。張生的行為在當時社會被普遍認為可以接受。這反映了當時
A.小說興起沖擊等級觀念B.市民文學受到社會認同
C.主流觀念影響小說創作D.詩歌創作題材更加豐富
查看答案和解析>>
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南北朝陷入割據局面,但南北政權都爭以“中國”為正統。隋唐在修史時,將歷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權,都歸入“中國”,納入正史。據此可知,從漢到隋唐
A.統治者注重從法統上堅持統一意識B.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認同感
C.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逐漸加強D.中國的內涵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
查看答案和解析>>
科目: 來源: 題型:
【題目】1978年9月,鄧小平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地視察時發表了“北方談話”,主要從三方面強調了“破”與“立”的重要性:思想方面破“兩個凡是”;經濟方面破“平均主義”;政治方面破“機構重疊”。在“北方談話”指導下,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
①立“實事求是”的思想路線 ②立“撥亂反正”的政治路線
③立“市場經濟”的理論基礎 ④立“對外開放”的發展路徑
A.①②③B.①③④C.②③④D.①②④
查看答案和解析>>